2021年日本眾議院選舉結果落幕了,執政的自民黨雖然相較上次選舉獲得的席次有所下滑,但下滑幅度小於事前各界的估計,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則出乎各界意料的席次不增反減,而日本維新會大有斬獲,躍居第三大黨,在此試圖簡單分析為何會有這樣的選舉結果。
日本政壇的主要政黨,依照經濟政策可分成左派與右派,依照是否主張修改日本和平憲法條文可分為鷹派與鴿派,執政的自民黨是右派鷹派,並與右派鴿派的公明黨結盟。日本選制與中華民國相近,區域選舉部分自民黨與公明黨不會在同一選區重複提名,而公明黨與宗教團體創價學會關係密切,在全日本各選區大概都能有12%上下的支持度,因此讓自民黨候選人在區域選舉能同時贏得政黨票投自民黨和公明黨民眾的力挺。
而相對的,日本在野黨立場與勢力就更為分散了,立憲民主黨、日本共產黨、社民黨都屬於左派鴿派,國民民主黨是右派鴿派,維新會則是右派鷹派,但同樣屬於左派或鴿派,光譜程度還是有顯著差異,共產黨和社民黨的鴿派色彩最明顯,立憲民主黨其次,國民民主黨最弱,同樣的,共產黨和社民黨的左派色彩也比立憲民主黨強。
而自民黨內雖然也有一些比較鴿派的候選人,但基本上跟台灣的民進黨有點類似,支持者都能為了勝選團結起來支持黨提名的候選人,反之日本在野陣營立場各異,過往選舉時又往往在同一選區各自提出候選人,導致自民黨漁翁得利。為此這次維新會之外的幾個在野黨整合起來在多數選區只提名一位候選人。
不僅如此,上次(2017年)日本眾議院大選時日本還有一個政黨叫希望之黨,屬於右派鷹派政黨,但選完日本政黨重組好幾次,最終希望之黨解散,黨內許多成員加入立憲民主黨,導致立憲民主黨在選前的席次比2017年剛選完時還多了54席,因此選前許多人看好立憲民主黨不僅能守住這多出的54席,甚至還能稍有成長。
然而最終選完席次成長的反而是維新會,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維新會與希望之黨同屬右派鷹派政黨,立場其實較為接近,反而立憲民主黨與希望之黨立場本就有落差,又加上這次區域選舉部分立憲民主黨與共產等左派政黨合作,導致比例代表(不分區)選舉中,上次把票投給希望之黨的民眾並未選擇把票投給立憲民主黨,而是優先轉給維新會,甚至還有一些人改投自民黨。2017年選舉立憲民主黨和希望之黨分別拿下37和32席的比例代表席次,但這次立憲民主黨也就拿下39席比例代表,反而維新會的比例代表由8席暴增至25席。自民黨和公明黨的比例代表席次也有小幅增加。
不過在野黨的區域整合還是有點效果,2017年選舉立憲民主黨和希望之黨各贏下18個小選區,另外還有約20席以無黨當選的前民主黨成員,而這次立憲民主黨一口氣贏下57個小選區。過去共產黨雖然選不上,但常常會在各選區推人參選,而共產黨在各選區又往往能掌握至少約6%的選票,導致立憲民主黨的人小輸給自民黨,這次共產黨在許多選區不派人,力挺立憲民主黨的人選,讓立憲民主黨得以在許多選區拉下自民黨,總算是有稍微發揮出整合的效果,但有些人在由無黨回歸立憲民主黨後仍贏得相當驚險,票數相較上次減少,顯示有些選民對於左派在野政黨合作的不滿,會把票轉移給自民黨。
因此乍看未來日本在野黨的前景仍不樂觀,不過也未必就此絕望,事實上自民黨也曾在2009年慘賴淪為在野黨,當時投票率高達7成以上,但自此之後連4次日本眾議院選舉投票率都不到6成,而如今自民黨在各區域的票數與2009年時差距不大,主要是立憲民主黨未能繼承2009它的前身民主黨的全部票源,如果未來投票率能再度飆升,當年給過民主黨機會的選民願意再給立憲民主黨機會,那立憲民主黨或許仍有重返執政的機會,只是真要等到這天也不知道要等到哪個猴年馬月了,畢竟這些選民已連續4屆大選意興闌珊不想出來投票了……
#日本 #自民黨 #立憲民主黨

圖為2015年日本參議員訪華團會面馬英九總統畫面(取自總統府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E5%AD%A3%E7%AF%80-507267163013329/?modal=admin_todo_t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