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東戰爭與俄烏和談的考驗

星期透視/烏東戰爭與俄烏和談的考驗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談判代表29日在伊斯坦堡舉行和談,土耳其總統厄多安(中)在會談前發表談話。新華社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已展開多輪談判;表面看,雙方都表達和解的意願,希望戰爭及早結束,進而推進戰後的重建與復原。但實際上,這場戰爭卻不易在短期內告一終結。主要原因是: 

一、儘管烏克蘭已承諾不再尋求加入北約,並研商中立化方案,但卻拒絕在頓巴斯與克里米亞獨立問題上讓步,也不願意接受任何國土分離的妥協方案。

 

二、俄羅斯在烏東地區占據連片土地,將俄羅斯—盧甘斯克—頓內次克—馬立波—克里米亞等地串在一起,而且已大規模摧毀新納粹分子的亞述營武力;進一步,還要將赫爾松州據為己有,提供克里米亞充分水源和安全屏障。在這樣的戰爭優勢下,除非烏克蘭方面讓步,否則俄羅斯將不會輕言撤軍,或提早結束戰爭。

 

三、美國與歐盟都不會答應烏方為結束戰爭而讓步。因之,烏克蘭人必須繼續苦撐下去,直到在歐洲鄰國受不了為止。儘管俄烏雙方都不願意將衝突惡化為一場持久戰,但由於這是「代理人的戰爭」,在背後的決策者未答應停戰前,流血犠牲的規模還將惡化下去。

 

四、澤倫斯基本人相信,他有能力說服西方各國政府與人民繼續支持烏克蘭參戰,並且得到更多奧援。因此,儘管戰爭前景不容樂估,他卻有堅定的信心將會獲得最後勝利。基於此,「打打談談丶談談打打」也就成為現階段烏克蘭政府的基本戰略。

 

五、到目前為止,歐美各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規模甚大,但卻未對普亭造成致命打擊,而且反彈的後座力還不小。其中包括,俄羅斯輸往歐洲及其他地區的天然氣、石油、糧食、農藥、化肥、金屬等,均具關鍵作用,且已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而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選民心目中的表現,尤其是處理烏戰的能力,卻普遍不被看好;目前他的民調支持率僅及四成一,將對年底期中選舉造成重大壓力。換言之,目前美歐方面是「傷敵一千,自傷九百」,如何在未來談判中掌握優勢,實在困難重重。

 

現在看來,關鍵性妥協方案來自芬蘭經驗。一九二一年,一戰結束後成立的國聯在處理芬蘭西南角,以瑞典裔為主的歐蘭群島(Aland Islands)要求獨立、並回歸瑞典時裁定,歐蘭群島必須留在芬蘭,並設定為非軍事區,以避免當時新成立的蘇聯疑慮,否則很可能會掀起一場蘇聯和瑞典之間的戰爭。

 

於是,歐蘭群島息爭止紛,一百年來始終維持和平自主與高度自治,並成為各界參訪的著名案例。政治學界將此種特殊的制度安排,稱為聯邦化建制(Federacy),並與聯邦(federation)、聯盟(Union)制,作一區隔。但其中成功關鍵在於俄烏與歐美三方,能否接受此種折衷方案,讓烏東地區就此療傷止痛、休養生息,維持中立,並成為高度自治的非軍事區。這才是俄烏和談的一大挑戰!(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新聞關鍵詞:      戰爭    俄羅斯    烏克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