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中選舉,投票示意圖。法新社
從目前情勢看來,答案是肯定的。無論在疫情掌控、兩岸和平、社會治安、民眾就業、文物保護,乃至民主績效、治理能力、道德官箴等各方面,民進黨的表現都遠遠不及格!而蘇貞昌領導的「敗軍內閣」,也早已經是欲振乏力、日暮西斜。
儘管綠營網軍和側翼戰狼依然好勇鬥狠、尋釁滋事,但選民卻早已疲憊了,不想再多理睬。這也正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老招用盡,卻無力回天!但民眾的反擊與正義的制裁卻不會驚醒民進黨人的迷夢,落選的戰將會進入新的內閣,組成另一個「敗選政府」,繼續汲取剩餘的資源和養分丶耗盡民脂民膏,要熬到最後才下台一鞠躬。
這就是竭澤而漁,無所不用其極。究竟何以至此?事實上,台灣民主的分權與制衡機制業已停擺,而司法、監察、考試三權的監督功能都全面式微,原本應超越黨派的獨立機關被迫為民進黨背書,還要為它期待的永續執政勉力護航。
換言之,「選舉式民主」已否定了基本的憲政民主價值,而「不再進步」的民進黨卻成為戕害自由與人權的逆向推手。
這是台灣民主的悲哀!也是民進黨長期以來放縱自身貪欲和無德濫行造就的苦果。但有可能大勝的藍軍菁英必須團結於一、奮發有為、積極合作,形成一支有力的戰鬥團隊,向國際正向發聲!
只有展現出在台獨之外另類的台灣民主價值,堅定不移的拒絕台海代理人戰爭、阻擋國際軍火掮客的要脅和利誘,堅持人權、自由與民主價值,才能抵拒台獨法西斯民粹逆流的反撲。
質言之,要完成這樣的任務絕非易事,這卻是保障台澎金馬民眾安全、尊嚴與福祉的最大利基。而勝選產生的地方首長和民意代表反映著最新的基層民意,正是「捍衛台灣民主」的最佳代言人。
基於此,聲勢看漲的候選人絕不可看輕自己參選的宏觀價值,這不僅是一個人的成功或勝利,而是眾志成城,堅定不移、堅不可摧,合力推倒「民進黨圍城」的關鍵性大選!
十一月廿六日大選過後,如果正義的力量獲得勝利,台灣的民主化進程就將向前邁進一大步,逐漸衝破民粹威權的藩籬,建立自由民主的長城!相反的,如果民進黨的倒行逆施丶違背倫常,欺瞞天下,卻依然躲得過人民的審判和民意的制裁,那就真的是執迷不悟、大霧迷航,只待敲響低沈的喪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