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待價而沽的盲點

民眾黨拉攏郭粉、韓粉的企圖十分明顯,且仍不放棄在選戰中與郭合作的可能。(中時資料照)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類初選」式徵召,雖非驚濤駭浪,但在侯友 宜、郭台銘兩派人馬明爭暗鬥的較勁過程中,仍帶給藍營基層普遍的焦慮感。所幸翹首企盼、千呼萬喚之下,代表國民黨出征的主帥,總算拍板定案,確定由新北市長侯友宜承擔重責大任。原本藍營上下擔心郭董是否再次負氣出走,甚至倒向白營與柯文哲聯手,但在郭展現風度於臉書貼文恭賀侯,並保證支持黨所提名的人選後,這場危機彷彿迎刃而解,看似國民黨第二階段整合任務已經達標,但潛在風險依然存在。

其實,真正的難題還在後頭。就在國民黨宣布徵召侯友宜參選總統的當日,民眾黨搶先一步透露將決議提名該黨主席柯文哲參選總統,2024年三腳督的態勢似乎已成定局。民眾黨特別挑選此一時機表態,顯然刻意嘲弄或杯葛國民黨「非綠大聯盟」的整合構想,以彰顯該黨自主發展的路線。

另一方面,柯P為郭董叫屈抱不平,直言「國民黨最大問題就是,答案公布了才開始講比賽規則。」其挑撥郭董與藍營高層關係的用意昭然若揭。基本上,民眾黨拉攏郭粉、韓粉的企圖十分明顯,且仍不放棄在選戰中與郭合作的可能。從政黨競爭與發展的角度而言,民眾黨的操作無可厚非,但藍白對抗的結果,就是便宜了民進黨。

從國民黨內參民調看來,在三腳督的情況下,侯、柯支持度平分秋色,但均落後賴清德近5%,雖然最終藍綠歸隊,白營勝選機會依然不大,然其動向將成為藍綠勝敗的關鍵因素。這就是柯P與民眾黨何以抬高姿態,刻意蔑視「非綠大聯盟」並周旋在藍綠之間待價而沽的主因之一。另從搶占立法院政黨席次,鞏固該黨基礎並擴大實力來看,只有透過參選總統,才能帶來母雞效應,拉抬該黨立委候選人的聲勢。

白營的戰略雖有其道理,但也有其盲點。首先,從較大格局而言,不與他黨合力下架失德失格失政的民進黨,台灣不僅繼續向下沉淪,還面臨兩岸兵凶戰危的險境,就算民眾黨多拿幾席立委,其存在的價值仍將備受質疑。

其次,除非柯P能夠與郭台銘聯袂參選正副總統,否則以民眾黨目前的有限資源、薄弱組織與稀少公職,斷難在總統大選中獨自勝選。然而就算郭願意承受罵名與柯P合作,也不可能在參與國民黨徵召後再與柯P聯袂參選,其能增添的效益必然大減。再者,倘若柯P不顧前車之鑑,依然妄想與綠營合組聯合政府,最終必然賠上民眾黨未來生存發展的機會。試想,柯P自己競選市長連任時,綠營是如何地翻臉不認人並極盡抹黑與攻擊的能事。遑論過去奉大綠為主子的小綠各黨,最終都難逃被弱化的命運。

總之,下架民進黨乃大是大非的問題,而不是藍綠顏色的問題,或許國民黨使用「非綠大聯盟」的名詞並不精確,但是國民黨團結在野力量下架失德敗政的民進黨政府,卻是無庸置疑的公義之舉。面對不容忽視的白色力量,國民黨應以謙卑誠懇、平等尊重的姿態與民眾黨洽談選舉與選後具體合作的事項,在創造雙贏的前提下,更為兩岸和平、國家發展與全民福祉謀求最大利益。

(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合聘教授、台灣對外關係研究暨發展協會理事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