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在維州的失敗,被視為拜登執政警訊。在一年前的總統大選中,拜登在維州還贏過川普百分之十。由於拜登執政以來治績不佳,國會民主黨人內部分裂,終而導致基礎建設與社會建設方案一刪再刪,無法通過;結果導致選民高度不滿!
再者,由於拜登國安團隊能力不足,面對問題瞻前顧後、首鼠兩端,在處理阿富汗撤軍問題上一籌莫展,結果一敗塗地,丟盡顏面!也導致拜登的民意支持度,滑落至三成七的空前低點。這正是去年底拜登高票當選總統以來,非但不能扭轉乾坤、一掃川普的陰霾,反而積勝為敗的背景。
究其實,拜登失敗的原因有三:其一、他的個性低調溫吞,無法展現一位強勢領導人的睿智、氣魄與宏圖。在面對國會民主黨人異見時,拜登不能堅持原則、力倡基礎設施和社會建設方案對重振美國的必要性與迫切性。他自反而縮,而且竟然一縮再縮!在赴歐參加G20大會前,將原先規模三點五兆美元的預算刪減一半,但仍然無法取得反對派議員的妥協。這正是相對於霸氣、傲慢、自大的前總統川普,拜登嚴重欠缺的堅持、韌性與剛毅。
其二、面對無能的閣員和國安團隊,拜登無法鼓起勇氣、當機立斷,調整人事。反而聽任這些官員各說各話,自相矛盾,結果一再延誤時機,造成政治議程的嚴重延宕;無論是對外或對內,均未完成既定的任務。
其三、在對華與對俄關係上,美國必須先穩定外在局勢、穩住自身陣腳,絕不可擦槍走火、節外生枝。其目的是全心全力處理內部的社會分化、族群對立、貧富差距、疫情惡化,以及嚴峻的難民與移民問題。換言之,拜登必須及早展現治績,恢復美國的韌性與活力,期中選舉這一關考驗也就能順利通過,原先支持川普的白人選民,也會有一部分轉向支持民主黨,成為政權穩定的基礎。
質言之,拜登游移不決、溫吞低調的領導風格,無法讓他完成這樣艱鉅的任務!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